分享到
新浪微博
分享到
朋友圈
分享到
QQ空间
通过邮件
分享给朋友
发布日期:2020-03-07 来源: 沙龙Clubs娱乐 阅读量()
微信公众号版本: #小编前记# 第1个故事推出后,收到了很多反馈。有的同学说太有意义了,我们就缺这样的声音;有的同学说最近总觉得心里闷的慌,现在终于能让我一吐为快了;也有的同学觉得太负面了,看不下去;还有个别只是盯着麻辣兔子的收入……陆陆续续收到了10多个故事,比我预期的要多。 我想这件事还是值得的。
吐槽和负能量并不是我的本意,希望读故事的人,能再认真读一下:负面之外的东西。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经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感谢给我投稿的各位,无论是否离开了公卫,今时今日,还在关注公卫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还愿意揭开自己的伤疤视于众人,你们,也是真正的勇士。 我相信公卫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只是希望,它能早点到来。同时我也希望,当你选择走向公卫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它所有的“美丽与哀愁”。而不是空有一腔热情。 小编计划寻找20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公卫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后续可能还有大动作,敬请期待。其他同前篇,灰色部分为小编嘚吧嘚。
#今日公卫人# 睡不醒的羊#基本情况#本科:Y大, 2008-2013;硕士:X大, 2013-2015;工作:W省CDC,2015至今;声明:个人眼界有限,有些问题现在还回答不好,只能根据目前的认识回答。
1. 这个专业(预防医学)是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自己选的吗?还是被调剂的?为什么? 应该说是被调剂的专业里自己选的。高考分数算比较高的,但是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没什么头绪,家里人也存在分歧。这个时候,收到了学校招生老师的电话,说这个分数可以上Y大,但是临床有点危险,可以报预防。大致查了一下预防医学,医学相关、工作压力小,家里人觉得适合女生,我自己主要想去Y大,于是达成共识。概括说来,还是奔着学校而非专业去了。 2. 本科时候您是怎么看待预防医学这个专业的?有没有迷茫过?现在回头想想,您对学校的培养方案满意吗?为什么? 本科的教学,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人文教育,对于整个公共卫生精神是有一定熏陶的。当时真的觉得“上医治未病”“公卫天下、天下为公”是很有意义的(如今仍然这么觉得)。那时候对于未来和就业考虑得不多,也就不那么迷茫。现在回头想想,需要反思。本科阶段,在思考职业发展上面有所懈怠,只知道做好眼前事。这对于后续的发展很不利,因为缺乏对自身定位的思考,结合公卫学得多而泛的培养方案,在之后的发展中更容易迷茫。 对于学校的方案,我觉得多而泛是主要问题。大一的数理化基础、大二大三的医学和临床基础、大三下学期才真正进入公卫的主要专业课程。流病、卫统、妇幼、儿少、环境职卫、营养、毒理、卫管等都是草草过一遍。并不是说了解这么多不重要,只是回过头来觉得,像流病和统计这种真正涉及公共卫生方法学的课程学得确实不够深入。 3. 本科期间有没有想过换专业?现在后悔吗?为什么? 大一下学期考虑过要不要转到临床,没有下定决心,也觉得自己条件还差些,所以后来没有申请。现在也不算后悔,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受限于当时的认知的。 4. 后来又去读了硕士,选了什么专业?为什么? 硕士读的卫生管理。本科带教老师是这个专业的,受他指导写了综述,有了一些学术上面的启发,觉得很不错。后来选择研究生方向的时候,就报了这个专业。 5. 能聊一下硕士期间都做了什么吗?能不能谈一下这段学习经历给你的感受?你对导师和学校(培养方案)满意吗?你觉得硕士经历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吗?
导师很年轻,带的学生也不多,所以研究生的时候真的挺充实的。主要从事的方向是卫生系统的研究,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1+1>2的东西,边界和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研究的是投入要素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中间涉及猜想系统这个黑箱具体是怎么运行的。 硕士期间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件事,学习相关文献和课题调查。因为学生不多,课题是刚起步,所以两年的研究生时间主要是做调查采集数据的工作。这段时间,是我成长最大的一段时间。科研思维上面受到了启发和锻炼,沟通能力上也有了提高。只是2年的研究生阶段真的有点短,似乎刚刚有点感觉了,就要忙着毕业找工作了。 硕士经历对现在的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与其说是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更不如说是对个人发展的一种助力。 6. 硕士毕业有没有去找工作?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因为是预防专业,受到差别对待? 嗯,毕业就直接工作了。找的主要是公卫对口的专业,差别对待的感觉也不是很明显。 前面谈到,觉得2年培养不够。怎么没有继续读博士? 硕士中后期,有一种产出的压力和焦虑,当时对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做科研产生了怀疑。两年的硕士培养,第一年忙着看文献、做课题,然后就是开题,半年之后,已经要准备发文章、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了。硕士期间工作量和学习量很大,我自己也容易较真,很多东西都希望弄明白再去做。但是知识积累还不够、时间又比较紧,同时面临着发文章、毕设的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境下,特别焦虑,认为自己难以承受读博的压力。 7. 毕业至今,工作多久了?都做过哪些工作?为什么换/不换? 2015年毕业的,工作4年多了。一直都在W省CDC,不换的原因是仍然感觉到迷茫,感觉没有想清楚。(没有想清楚什么?)没想清楚之后的职业发展。如果留在疾控,怎样摆脱常常出现的那种没有价值感的感觉?如果离开,能去哪里呢? 8. 具体在CDC哪个所呢?能说说平常主要做哪些工作吗?感觉怎么样? 在传染病防治科。疾控的日常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实验室+非实验室。我所在的科室,平时主要还是一些日常管理性的工作。比如卫健委有什么文件下来需要执行,有什么数据需要收集等等。 感觉如何呢? 待遇福利中规中矩,对还没有成家的人来说还可以,我本身对于物质也没有太多追求,不知道以后有了家庭和孩子,压力会不会大些。单位晋升主要还是看资历、科研和课题,中级及以下还是比较容易的,副高以上就越来越难了。和公司比起来,疾控的工作压力是相对较小的,也有更多机会照顾家庭。 9. 喜欢现在的工作吗?为什么?工作期间,有没有因为自己是预防出身,受到差别对待?预防医学在工作中还有体现吗?(科研压力大吗?) 说不上多喜欢。常常体会不到自我的价值,感觉自己做的很多工作没有意义。(比如呢?)比如为了某些行政要求,重复收取各种报表,或是下发文件,这类工作有时可能会占据60-70%。(如果有信息化系统,是不是会好一点?实时、准确,还不用太多人工的投入?)信息化的问题非常复杂,顶层设计很重要。 那你觉得自己的专业在CDC做什么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其实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举个例子,传染病防治重在平时,各单位之间应该加强协作。免疫规划也可以做免疫效果监测、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管理等,这些好好做都有意义。但是主要的问题是,上面的想法并不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工作,而是更多地从个人荣誉、政治任务出发。个人荣誉就是课题、SCI、还有各级各类标准。
其实疾控已经算是预防医学非常对口的单位,但实际上,日常工作中做的很多不一定真的符合公共卫生的意义。(纳尼?)这个可能有些敏感。比如有些疫苗的循证依据,是否充足。又比如有些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标就是简单的结果率,其实反映不了什么问题。 专业技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摸索。(您期望自己获得的专业技能有哪些?)目前来说,主要是流行病学思维和调查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于为了科研而科研的氛围。 10. 今年COVID-2019暴发,作为一名公卫人,您都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感受? 说来惭愧,在这次疫情中,作为一名公卫人本应积极参与,但实际上非常无力。
有两点体会吧。一是感到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不足,虽是专业出身,但是对于疫情的判断、防控知识还是不够。二是体会到了公共卫生的复杂性,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国公卫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限、专业精神缺失或是没有话语权,导致没能在疫情最初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控制疫情;后来想想,可能这是部分,但不是全部原因。
这样级别的公共卫生事件,远远没有卫生这么简单,复杂的在公共二字。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整个社会,让我进一步感到成为一个好的公卫人的难度。 11. 您是在省级CDC工作的,能不能说说您或者您的同事都做了哪些工作?您觉得未来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有哪些需要改善、让我们做得更好? 这次疫情中,我自己没有直接参与防控。我们单位省内主要的工作包括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收集,实验室的采样标本检测,流调结果核查核实,病例汇总上报,健康教育和宣传,热线答疑,现在复工返工时期,对企业进行培训等。去湖北支援的同志,应该主要也是参与流调、采样、检测等工作。 第二个问题其实挺大的,不太好回答。我觉得各级疾控在这次疫情中,都是经历了相对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未来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响应和启动应该会更有章法了。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12. 很多人在提议希望国家重视公卫,比如加大人才培养,给疾控人行政权,卫健委里公卫人的比例要提高,给公卫开放处方权等等,您怎么看/认为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人才培养肯定是关键因素。但是人才培养,不是多设几个学位点、多招一些学生就可以解决的。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一个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这两个方面,我们都需要有所改进。 能不能详细说一下? 大环境是指整个大学各个专业培养的环境。现在是不是太过功利了?大学培养要更重视人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是通过教师的课题和论文产出评价其能力并晋升的,讲课比较次要,这就是一种引导,引导教师更加关注课题和文章,对教学就比较忽视了。学生在这种引导下,毕业主要看论文。当然,我承认,评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总需要一些的定量指标,但是高校应该在此之外有更多的探索,及时评价指标对结果的影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评价更加科学化。 人才培养的方式我主要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的,本科+硕士一共学了7年,感觉自己是个医学相关的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都不是太清楚的状态。以医学知识为基础,能够抓住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内核吧,另外我觉得公卫人应该对整个卫生体系有了解和认识。 身在疾控,能不能说说您对行政权和处方权的看法? 行政权的话,我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处方权,目前的环境中疾控可以开什么类型的处方?是不是有能力开处方呢?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都说疾控待遇低,很多人离职,你们单位怎么样? 每年招收20个左右的新人,离职4~5个,多的时候7~8个。待遇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工作压力比较大,比如有的科室事情太多,有的出差太多。 13. 这次疫情,科研圈好像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您有什么想说的?国家科技部陆续出台了好几个红头文件,您怎么看? 这是整个科研圈的问题,但又不仅仅是科研的问题。这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吧。我们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这种思维惯性,表现在科研圈就是唯SCI是论。(可能和我们国家之前包括现在比较落后有关,我们急切地希望在各方面都赶上其他国家,就有点操之过急,少了点工匠精神。)最根本还是要观念的转变。作为我个人,真的希望是由求知探索的热情驱动去做科研,而不是迫于晋升、考核的压力去做这件事情。 我很赞同。你们单位日常科研占比高吗? 我们是业务单位,科研占比不能算高,一般都是突击性的,每年到了国自然、省自然、省卫生厅课题的时候,单位会组织一波,大家绞尽脑汁写标书。写文章一般看个人兴趣和需求了,如果需要晋升了,一般会努力写一写。当然,不排除有人真的是出于兴趣爱好写的。 14.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您的亲属里有孩子要学公卫,你支持吗?/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为什么? 我会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为什么要学公卫,目前对于公卫的理解是怎样的。如果他是基于一定的了解和热情想要学的话,可能还是会支持的。但是我可能会提醒他,公卫是一个需要付出足够耐心、非常复杂但非常有意义的专业,学校里面讲授的,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了解和学习。 #小编后记#
和睡不醒的羊来来回回沟通了很多次,每个问题,她都特别认真的回复,并始终保持理性。这两天我越来越感觉,学预防的同学特别有公心!有时候我刨根问底,甚至问一些敏感问题,大家也都抱着理解的态度予以解答。再次感谢小羊,以及所有联系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