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浪微博
分享到
朋友圈
分享到
QQ空间
通过邮件
分享给朋友
发布日期:2020-03-07 来源: 沙龙Clubs娱乐 阅读量()
2020-03-01 前几天写了蔡元培、李大钊和三一八的烈士们,接下来真的是不能不写他,尽管校园里没有他的纪念碑,但是我们不能错过这个真正的猛士—傅斯年,字孟真,他的一生与北大息息相关,他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他的一生则像一杆秤一样检验着时代的份量。 ①学霸验师 1913年他考入北大预科,1916年升入文科,他读书多、健谈、思想进步,是学生中的领袖,1917年9月蔡元培聘26岁的胡适为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很多学生认为胡适是“思想造反”,不配做大学教授,有人甚至酝酿要将他赶出北大。傅斯年听说后,去了胡适的课,听后也感到确有新意,很佩服他对内容的把握和他讲课的风格。于是,就跟哲学系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不错的,你们不能闹。”傅斯年平时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他的一席话,就将这场酝酿的风波平息下去了。素昧平生的学生傅斯年帮新老师胡适解了围,不打不成交,随后他与胡适一唱一和,写下《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是走在最前面的旗手。五四运动之后,傅斯年从北大毕业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从1919年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先后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1923年傅斯年又到德国的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一直到1926年回国,傅斯年留学欧洲七年,他心无旁骛第扑在学习上,从文科、理科再到实验学科都有了广泛的涉猎,虽然他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拿到,但是,他的渊博学识确实令所有人敬佩。 傅斯年在读书期间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们可以参考胡适对他的评价: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可以看出,当年的傅斯年不仅是学识渊博成为了检验老师水平的一杆秤,他的勇气和担当更是成为青年人的一面旗帜。 ②学者验识 1926年冬,傅斯年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到广州任教。1928年傅斯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创办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一直到1950年去世。他以史语所为基础,重材料、重考证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研究的先河,对中国近代学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 是他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了河南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并先后发掘十五次,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 是他抢救、整理明清档案,使得明清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也是他在抗战期间依然苦苦支撑史语所的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一座高峰。 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